「生命是一場噩夢,充滿不確定性,於是多數人相信變動是可怕的、懷疑是危險的,所以選擇維持(忍受)現狀,不願眺望未知的一端。... 而所謂開拓精神,並不是掌握什麽新思維而已。開拓精神是允許自己丟棄習慣、教條、範例、確定性、以及那些有可能是你一直以來所堅信的事,管它是什麽。」
皮卡博士(Bertrand Piccard) 是個醫生、精神分析師,也是個稱職的探險家。他出生於瑞士一個冒險家庭:父親在 1960 年時攜氧氣筒一頭栽入馬里亞納海溝,是第一位潛入地球最深處的人類;而祖父亦不遑多讓,曾經乘坐熱氣球一路上升至平流層,為有史以來完成如此壯舉的第一人。雖然他們熱愛打破垂直紀錄,Bertrand 卻偏好橫向旅行。1999 年,他夥同英國人 Brian Jones 完成史上頭一遭熱氣球環繞地球之旅。那顆巨大的氣球現在懸掛於美國國家航太博物館,與它並排高掛的,還有萊特兄弟的飛機、以及林白(Charles Lindbergh)的聖路易斯精神號。
面對下一個十年, Bertrand 提出一個不尋常的新年計畫:“要在完全不依賴燃油的條件下,駕駛飛機環繞世界一圈。”
在蘇黎世,他與工程師 André Borschberg 組成了一個 “Solar Impulse” 團隊,這個團隊打造一架超乎常規設計的飛機 ―― 以太陽能作為動力,適宜晝夜飛行。飛機的重量與汽車一般,展翼猶如空中巴士。兩人預計要在今年進行一段長程試飛。(據說有可能循經典的“林白路線”飛行)
這架飛機由一萬二千個分佈於兩翼的太陽能電池收集光源,透過高功率鋰電池儲存光能,讓飛機得以持續飛航於日落與日出之間。
在展出飛機原型的同時,許多人發現 Solar Impulse 只安排了一個小小駕駛艙:沒有乘客,沒有廁所,甚至沒有行李艙。它提供 4 個推進器,平均航速只有每小時 44 英里。許多人質疑,這個慢半拍的小玩意兒怎麼可能取代現代商用飛機呢?
然而 Bertrand 提醒那些持保留態度的人:「想當年林白飛越大西洋時,他的飛機也只有一個駕駛艙和一大箱燃料而已,而且足足耗了 33 小時才抵達對岸 ! 」
「1927 年當他成功降落後,一些人揶揄:“是啊這很美妙,但如果我們想要飛的話,每個人都得做機長才行 ―― 因為沒有乘客的座位。”」Bertrand 說,「但是僅僅 25 年後,每天載有 200 名乘客的飛機就已經頻繁往來大西洋兩岸之間了,而且它們的飛行時數只有當初林白先生的一小部份。 ... 我不知道 25 年後會發生什麼事,但技術會不斷發展,人們會提供更多解決方案。」
據瞭解,Solar Impulse 其實不是第一架以太陽能作為動力的航空器,過去幾十年來,許多其他的太陽能機種皆已經過成功測試。然而這架飛機最特別之處在於,它有可能成為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,第一架可以夜間飛行並且成功繞行世界的非燃油引擎飛機。透過這個旅程,Bertrand Piccard 想要像世人證明:如果連飛機都可以拒絕依賴石油,成功繞行地球一周,那麼就沒人敢說,替代能源之於其他交通工具的實現是不可能的。
在過去 6 年中,他已經號召了 70 名工程師和業務人員加入團隊,募集大約 6700 萬美元的預算資金。大型企業如德意志銀行、手錶製造商 Omega、瑞士製藥廠 Solvay 都是持有 Solar Impulse 股份的夥伴之一。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,飛機將於明年夏天起飛,一路爬升到海拔 2.7 萬英尺,開始日以繼夜地飛行 → 晝間一面儲能一面前進,而夜間飛行時,駕駛所須遵循的唯一要務將只有:“在電池耗盡前抵達下一個日出。”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