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蕩蕩的公園裡,我們可以插上什麽時興/代表性的公眾標誌? .....牌匾? 石碑? 怪力巨尊? 戀球的獅子? 還是偉人與馬?
巴西人對自己要的東西很清楚,他們選擇藍白拖。
這是一隻猴子;也是一叢叢撿來的上千種廢拖鞋。現在牠徜徉於聖保羅公共公園某處陽光下,大概會待那悠忽好些時光。
〈參考資料:Inhabitat〉
礙於‘身型’等種種問題,我想我大概沒資格介紹這枚穿著玩意;然而,如果你是某個擁護環保的女性、具備堅韌的慢跑習性、沒耳機不行、同時又碰巧是 iPod 等貼身音樂的重度使用者的話,這個訊息/設計可能於妳有益:
Mi-Bra = “90% 有機棉 + 10% 強力纖維 + 隨身 iPod 安置口袋”
它看來似乎相當程度上具備了許多關於健康實用環保-心情好不怕吵等正面意義(比起坊間卡手臂的累贅掛套好多了,我猜)。擔心電磁輻射穿透力 ? 據創辦人宣稱,他們早已做好防護措施啦 — 儘管跑就是。
〈參考資料:Ecouterre〉
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與 Dentsu China 最近合作了一枚新的文宣倡議。幾幅關於瀕危動物的圖說,明白闡明一切......基本上毋庸贅言。
第二代「豪華艙型」膠囊酒店出現了:“嶄新的充電殼”,在傳統最低限度的宅空間裡,加入了涉及生活規約的新設計。
曾有某位經常往返於路途的商務人員歸納:一般說來,要達到滿格的充電模式,他應該花 1 小時洗澡、7 小時睡眠、與 1小時休息 → 於是貼心的設計師柴田文江改造市民心中得過且過的膠囊旅館,重新翻修翻修,推出這麼一套溫良的睡眠解決方案。
這家位於京都的旅社是一棟擁有 9 層樓高、125 粒獨立睡艙的“極低量碳足跡”集體裝置….…
他們近來也在東京開了分社(50 美元 / 9小時) 。他們說,或許哪天能說服西方商旅,在寸土寸金的紐約、倫敦安上一枚也說不定。
〖參考資料:TreeHugger〗
Harvey 與他三個要好的「幾何死黨」一同經歷了童話史上最憂悒的創傷經驗......導演是 Bryan O'Sullivan。
Recent Comments